动态公告

首页动态公告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自主掌控核心技术,汉产新能源汽车芯片量产

    发布日期: 2021-07-30 17:29:00 文章出处:行业动态

长江日报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018年两次亲临湖北武汉视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求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给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武汉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省委明确支持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禀赋优越的武汉,正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人才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发展上承担更大责任,迈出更快步伐。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用、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加快建设


1000.jpg

位于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数据机房。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有了这种基础设施,行业将获得颠覆式发展。”光谷信息创始人姜益民7月27日介绍,他们是享受东湖科学城算力基础设施的第一批受益者。


27日,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位于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为AI集群Atlas 900排成一列,比人还高两个头,正在高速运算。该中心试运行近一个月,目前仍有企业排队申请。“据前期调研,仅在光谷,算力需求已突破200P。”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包括光谷信息在内,仅在光谷就形成了一个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等在内的500家企业集群,以电子地图制作为例,遥感卫星数据上传后,主要通过人工纠错提升精度。


有了该算力基础设施后,通过算法,人工智能又快又好升级地理信息。“你的手机、车载导航将会实时更新地图,不会再把你带沟里了。”姜益民介绍,一张“图”将被算力赋予更大生命力,“算得更快更准后,卫星将能更快发现自然灾害苗头,及时预警;只看‘图’,金融验资机构就能更快揪出失信者……”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的算力就如同水和电一样,将成为一种新型公共资源。没有充足的算力,就像没有足够的水和电一样,会大大制约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去年,武汉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宣布启动建设,今年上半年即已投用,成为东湖科学城建设中最早投用的战略科技设施之一。该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二期预研,争取迅速匹配。


目前,武汉正全力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创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图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并已迈出关键性一步。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项目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周边路网正紧锣密鼓建设,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正在不断形成,将为武汉培育强大的战略科技力量。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光器件核心材料找到“配方”、汉产新能源汽车芯片量产


1000 (1).jpg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无尘车间里,技术人员操控为芯片做“焊接”的固晶机。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我们终于摸清了纤芯中掺杂微量特殊元素的‘秘方’!”27日,在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睿芯”),记者看到,已能自主调配“配方”的该企业,研制的光纤放大器,不过头发丝般粗细,却能使汽车能“看清”上百米外的情况。


光纤放大器是长距离信息高速公路的“加油站”,能为光信号不断“加油”续航,以往,核心材料主要购自海外。睿芯总经理李尤介绍,睿芯持续攻关,目前已在国内率先掌握从光纤预制棒制备、稀土掺杂、拉丝到光纤测试的全部核心工艺技术。自主研制的纤芯各项技术指标已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并已通过可靠性测试,今年将向国内通讯龙头企业大批量供货。


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科技使能,武汉正加大“光芯屏端网”优势产业的科技攻关,睿芯不是孤例。今年,云岭光电5G用25G激光器芯片经过了国际可靠性测试,企业介绍,实现核心材料自己研制后,可将“生长”时间控制在一周内,相较在国外购买外延片或晶圆要快3个月,这样大大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在光通信产业,在光谷,生产资料、关键器件已实现自主可控,串起完整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东风自主掌控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资源迈出重要一步,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正式投产,汉产新能源汽车芯片量产,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比进口至少便宜10%;在大健康领域,叶朝辉院士领衔,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uMR 9.4T样机,目前正在迭代优化,将使我国在重大疾病病理研究、新药研发以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核心研究装备上,不再受制于人……武汉正聚焦“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以应用开发牵引基础研究,制定实施制约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从新型显示到半导体,一批批高端领军人才在汉“二次创业”


1000 (2).jpg


东湖高新区人才政策3.0发布会暨东湖科学城人才生态建设大会现场。


率队托举光谷崛起成为世界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的赵勇,27日以全新身份站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人才政策3.0发布会暨东湖科学城人才生态建设大会上。


清华大学仪器仪表专业毕业的赵勇有26年显示领域产业经验,加入TCL后,被任命为武汉华星光电总经理。他把家从惠州搬到了武汉,带领武汉华星光电1万多名员工,建起t3、t4两大面板厂,为中国面板全球份额超过60%立下汗马功劳。


他说,高素质的人才丰富已是武汉的一大优势,同时,武汉的营商环境也不断提升,让他坚信在汉创业大有可为。目前,他已在武汉落户,并创立武汉新创元半导体有限公司,投入半导体产业,“光谷人才政策布局又向前迈了一步。我相信,武汉将在这个中国赶超世界的大潮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光谷懂我,我爱光谷,我愿为武汉发展尽一份力”。


此次大会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吹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结号。建设12载的光谷“人才特区”,发布重磅人才升级政策,赋予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5个湖北实验室自主引才权限,并优化提升“3551光谷人才计划”,提出对顶尖科学家,给予最高1亿元无偿资金资助。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光谷、珞珈、江城、九峰山、东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区内市校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小米、华星光电、华工科技等40多家企业人才代表现场见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代表、行业协会代表等加入共同发出“最强音”。


据了解,为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武汉正完善落实“1553”人才工作框架(“1”即企业问计活动,第一个“5”即学子留汉、英才聚汉、楚才回汉、助企引才、助才圆梦等五大工程,第二个“5”即力推安居、暖心、启航、扬帆、褒奖等五项举措,“3”即统筹、议事、执行等三大机制),大力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学子留汉”工程等。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


1000.png


国信科集团烽火藤仓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光纤生产车间。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通讯员李胜瑭 摄


7月26日,联投集团旗下湖北联投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武汉智园科技运营有限公司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讯飞华中(武汉)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在汉启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首期试点放在武汉软件新城和武汉光谷国际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打造智慧园区数字基础设施。


联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俊刚说,引进行业一流的数字智慧园区运营模式,要形成“科技资源导入+产业园区+金融服务+上市平台+产业集群”五位一体的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已在湖北开展两轮投资,员工规模近2000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科大讯飞携手联投集团,致力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转型过程的场景化和数据化,让园区企业不仅知道转型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还可掌握由统计数据衡量的转型成效。


龙头国企和行业上市企业携手在汉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这只是武汉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的一个案例。


在位于光谷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高端电子组装平台、电磁兼容检测平台等17个公共服务平台,孵化的聚芯微电子不仅发布国内首颗背照式高分辨率飞行时间(ToF,Time-of-Flight)传感器芯片,今年还已在OPPO、小米、三星等多家一线手机品牌量产,单月出货量超1000万片,并正在争取构建自有测试产线,未来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武汉构建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在位于沌口的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这家中科院在湖北的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机构,集研发办公、中试生产、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攻克长期被日本、美国企业垄断的微胶囊技术,并迅速进入智能服装、穿戴类、嵌入式设备以及医疗植入设备等领域。专利已授权给一家新材料公司,运用于生产运动服装、潮牌服装和大牌儿童服装,仅服装面料就能撬动产值上亿元。


武汉市将设立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将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探索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人才聚集的新机制,开展产业战略研究、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个热带雨林式的科技创新生态正在武汉加快形成。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编辑:贺方程】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首页 |  动态公告 |  产业资料 |  专利交易 |  专利导航 |  典型企业 |  商标交易 |  科技金融 |  关于协会 | 
东莞市新型显示产业/专利运营平台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38051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060号  丽泽网络提供网站制作